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活动体系 实践课程 实践总结 学生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平台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关注焦点

福建政和召开..

青春有为,强..
1. 《全国业余体育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2. 全国中小学生机器人技术考试工作启..
3. 教育部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
4. 教育部:社会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
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体育美育 浸..
6. 福建政和召开春节返乡青年大学生座..
7.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
8. 14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社交账号..
9. 教育部要求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
10. 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
站长推荐
1. 习近平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 ..
2. 青春有为,强师有我” “电影下乡..
3. 福建政和召开春节返乡青年大学生座..
4. 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启动暨国家..
5. 首届植物科学前沿学术大会在宁举办
6. 东北林业大学以“三个注重”加强和..
7. 校团委党支部、校友与基金工作办公..
8. 王守军带队赴河南省安阳市调研
9. 北京师范大学协同全国66个市县教..
10. 西藏墨脱:高校大学生实践支队以“..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详情 
国新办举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布会
发布时间:7/26/2022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网络编辑:admin(管理员)  浏览次数:1554

国新办举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03-30 来源:国新网

邢慧娜(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已经正式对外印发,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意见》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先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先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郝风林先生,全国总工会财务部负责人李颖敏女士。

下面,我们先请赵辰昕先生作情况介绍。

2022-03-30 10:01:15

赵辰昕(徐想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刚才主持人已经讲了,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下面,我把相关情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明显改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繁荣发展,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康,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多锻炼、少生病”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到2021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深改委2021年工作要点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意见》。《意见》经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并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

《意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提出了8方面29条政策措施。《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领域最高层级的顶层设计文件,是指导“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全民健身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八个更”。

第一个更: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意见》着力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夯实社区全民健身基础、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让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让社区健身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发达,让竞技体育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个更: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意见》传递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理念,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提出差异化的全民健身发展路径,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个更: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意见》强调把绿色作为鲜明底色,促进全民健身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打造身边的体育生态圈,拓展体育公园、国家步道等全民健身新空间,推动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和开放共享,让健身设施更加公平可及、更加绿色便捷。

第四个更: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意见》着力降低社会力量办赛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社会力量办赛,打造品牌赛事活动,加强赛事安全管理,让分层多类、安全有序的赛事活动体系成为促进全民健身的龙头力量。

第五个更: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意见》倡导全龄友好理念,以青少年为重点培养终身运动者,着力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运动权益,提高广大职工的参与度,让全民健身成为一种普遍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六个更: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意见》要求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健全统计监测制度,改革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深化体卫融合,推动健康关口进一步前移,让“运动是良医”这样一种观念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第七个更: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意见》推动全民健身理念和知识普及,发挥体育明星的正能量,定期发布全民健身城市活力指数,向运动达标者颁发证书,开展全民健身国际交流,让人人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第八个更:更强大的要素支撑。《意见》把强化土地、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支撑贯穿始终,强调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为帮助大家更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我们会同体育总局共同编写了配套的辅导读本,已经在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将牵头对《意见》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各地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定期专题研究,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及时分解任务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能够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我先简单介绍这些,一会儿愿意和同事们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谢谢。

2022-03-30 10:08:21

邢慧娜:

谢谢赵辰昕先生的介绍,下面请李建明先生作情况介绍。

2022-03-30 10:09:01

李建明(徐想 摄)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具体推动下,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我们与体育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的目标要求,以及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足,还有一些短板。

这次中办、国办出台《意见》,就是进一步在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上作出政策安排,提出具体要求,加快推进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将以这次《意见》的出台作为重要契机和抓手,主动会同有关部委,一同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推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人财物等资源优先用于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政策上向西部、农村、财政相对比较困难的地区倾斜,优先保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人群的基本健身需求。

二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构建参与主体多元化、供给内容多元化、供给模式多元化的格局。在参与主体上,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合力。在供给内容上,打造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以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全民健身大会、全国社区运动会为重点,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推广普及冰雪运动知识技能,巩固拓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在供给模式上,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动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容,促进体育与卫生、教育、文化、康养、旅游融合发展。

三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健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器材装备等标准,加强运动技能、赛事活动、体育教育培训等体育服务领域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

四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法制化。推动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正在修订的《体育法》,研究修订《全民健身条例》,研究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办法,加强全民健身安全管理。

五是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推动构建国家、省、地(市)三级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形成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

我就先作这些介绍,我也愿意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回答各位记者关心的问题。谢谢。

2022-03-30 10:15:39

邢慧娜:

也谢谢李建明副局长的介绍。下面大家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2-03-30 10:18:06

新华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

新华社记者:

《意见》提出,控制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请问新载体“新”的内涵是什么?主要新在哪些方面?谢谢。

2022-03-30 10:23:02

赵辰昕: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您的问题我来回答。过去,一提到体育设施,很多朋友肯定会想到那种比较高大上的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往往座位很多,场地也很大。但是,过去多年的实践证明,这其中有一些不一定完全实用,往往有的成本很高、耗能很大,有的建的可能离城市还有一些距离,老百姓想去运动也不一定很便捷。有的建成之后,缺乏后续赛事活动支撑,日常开放成本又很高,所以其中有一部分一建成就利用率比较低,有的甚至闲置的时候很多。当然,我们感到,这些体育设施、重大体育场馆用的效果也是不完全一样的,也有用得好的。所以,我们这次就总结这些经验和相关的教训,用得好的就总结好,看看其他地方能不能复制推广,用得不好的,下一步是不是还要这么建?应该怎么建?应该如何管理、如何运用,也要总结经验,为后续提供借鉴。

这次《意见》就是总结过去这些经验,提出要控制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不是不要,是要控制它的规模和数量,要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您刚才问了,什么是新载体呢?我想,这个“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的导向。这个导向,就是全民健身的导向。要推动健身场地设施由服务大型竞技赛事,向服务老百姓日常健身转变,由贪大求洋向绿色生态和经济实用来转变,就是能够更好地服务老百姓。二是新的空间。主要是绿色生态的健身空间,我们的场馆要坚持绿色生态,尽可能耗能低,周边环境也更加符合生态的要求,让人民群众走向大自然,在绿色生态的环境中参加体育锻炼。这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体育公园的建设,与体育总局共同推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步道体系。很多记者可能已经看到了,这些年我们建了很多步道,效果非常好,老百姓利用这些步道健身的热情很高,也感受到我们大自然的美好。通过这种建设,拓展全民健身和休闲游憩的新空间。三是新的活动。近年来,冰雪、徒步、登山、攀岩、露营、汽车、摩托车、水上、航空等运动方兴未艾,户外运动已经成为阳光、快乐、绿色、健康的代名词。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形多样,自然遗产灿若繁星,发展户外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好。

下一步,我们将编制户外运动发展专项规划,让人民群众在祖国锦绣山河当中,在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国家步道中,体验“足尖下的中国”,享受户外运动的精彩,感受山河之美、人文之美,接受自然教育,在强健体魄、愉悦身心的同时,能够更加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健康。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2022-03-30 10:23:14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日报记者:

这个问题提给体育总局的李局。这次印发的《意见》,我们看到一个重点是关于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在解决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上,我们现在正在做哪些努力,有哪些措施,未来有哪些计划?谢谢。

2022-03-30 10:38:00

李建明:

谢谢。群众健身去哪的问题,既是你今天提问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要求。所以,这些年来,在国务院亲自统筹推动下,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出台政策和标准上下功夫。国务院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国办相继出台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我们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制定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程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会同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制定了社区健身设施配置标准,以及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过程中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等政策和要求,对于落地来讲,指导推动健身设施建设。

二是加大投入,扩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增量。这些年,从中央财政到地方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建设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应该说力度是空前的。从刚刚发布的统计情况来看,到2021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97.1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分别比2013年增长了134.3%、71.2%和65.1%。

三是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力度。我们一方面扩大增量,第二方面要盘活存量,对公共体育设施加大开放促进力度,每年中央财政都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今年会同财政部调整完善了补助政策,从原来补助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扩展到中小型体育场馆等更多的公共体育设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动,全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更多造福大众,让人民群众能够就近得到健身场地供给。

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下一步还要加大力度,解决群众能够就近健身的问题,实现举步可及的全民健身设施。我们和国家发改委去年已经印发了关于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的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统筹利用各类中央资金,在全国推动建设2000个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还要完成5000个乡镇街道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这样使我们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众。谢谢。

2022-03-30 10:38:14

澳门月刊记者提问(刘健 摄)

澳门月刊记者:

学生群体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提出要培养终身运动者,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的运动技能,培育运动项目人口。请问,教育部在此方面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考虑?谢谢。

2022-03-30 10:39:20

郝风林(徐想 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郝风林:

谢谢你的提问。各位媒体朋友们,学生群体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深化体教融合,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形成自觉锻炼、自主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推进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

一是明确理念深化改革。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改革理念,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二是保障课时抬高底线。严格政策标准和教育督导,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三是优化课程提升质量。我们出台了三个文件,2017年修订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9年启动修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1年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第二,夯实条件保障基础,让学生有条件开展体育运动。一是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指导各地多措并举破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紧缺问题。截至2020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队伍总数突破70万人,比2015年增加14.8万人,增幅为26.2%。推动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实施体育浸润行动计划、体育教育志愿者支教计划。二是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2020年出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器材配备标准》《小足球、小篮球、小排球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规范》,指导地方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20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92.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为96.8%。

第三,构建融合发展格局,为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同年,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的理念、目标和实施路径。这次,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将全民健身资源更多惠及广大青少年,夯实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目前,“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标志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深入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谢谢。

2022-03-30 10:39:37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提问(刘健 摄)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近年来,人民群众参与健身运动的热情日渐高涨,《意见》针对长期存在的“一场难求”场地设施难点问题,提出“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优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请问如何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解决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谢谢。

2022-03-30 10:39:58

欧晓理(徐想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

谢谢你的提问。按照人口要素来统筹各类公共资源的布局,是解决公共服务资源供需错配的有效途径,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就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来讲,让人口成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定位器”,是这次《意见》传递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解决优质体育资源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过去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在布局建设体育设施时,还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在城市里面,人民群众往往是“一场难求”“望价兴叹”,但是在有些地方,比如郊区、农村,体育设施却不同程度有所闲置。

怎么办呢?我们要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作用,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时,把常住人口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分配考虑因素,引导和指导地方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

此外,当前一些城市、农村的常住人口在流出,对于这些地方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也不能被忽略、被遗忘。我们将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为引领,推动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通过标准化来促进均等化,让大家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都能够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我们也注意到,这些地方往往也是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地方,具有发展户外运动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将指导这些地方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资源,支持打造一批亲近自然、集约高效的户外运动设施,用体育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绿水青山赋能引流,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谢谢。

2022-03-30 10:40:37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封面新闻记者:

《意见》提出,建立足球、篮球、排球业余竞赛体系,请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对于培育赛事活动品牌有何帮助?谢谢。

2022-03-30 10:42:36

李建明: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三大球”业余联赛体系建设是《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首先,建立这个赛事,主要是完善“三大球”的赛事体系,我们要继续巩固完善“三大球”的职业联赛,要进一步提高“三大球”青少年联赛,同时还要建立业余联赛,这样“三大球”整个覆盖的人群才能更加广泛,“三大球”的运动在各类人群里才能广泛开展。

根据《意见》的要求,体育总局正在研究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名义发起创立开展全国“三大球”城市联赛。这项工作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全国各地广泛欢迎和支持,现在很多城市都踊跃报名,参与到“三大球”城市联赛体系里面来。我们正在抓紧制定“三大球”符合中国特色的城市业余联赛的竞赛规程、有关办法,使这项体育赛事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让更多热爱“三大球”的人员参与到城市联赛体系里面来,更好地让“三大球”项目造福于人民健康和幸福生活。谢谢。

2022-03-30 10:42:51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红星新闻记者:

《意见》提到了要“提高职工参与度”,请问全国总工会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职工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谢谢。

2022-03-30 10:46:32

李颖敏(徐想 摄)

全国总工会财务部负责人李颖敏:

谢谢您的提问,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工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全民健身离不开职工队伍这一庞大群体的参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包含广大职工群众在内的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全国总工会高度重视维护职工健康权益,号召并组织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工会“十四五”规划提出“广泛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等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职工文体活动”。2021年,全国总工会共开展全国职工乒乓球大赛、全国职工线上运动会等7个示范性全国职工文体活动,参加活动的职工近1500万人次。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虽然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职工参与全民健身,但是基层工会在购买健身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顾虑和盲区,职工群众的多元化健身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满足。《意见》提出,“发挥工会作用,鼓励工会每年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并将此纳入工会考核内容。鼓励按照《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规定,使用工会经费为职工购买健身服务。”按照2017年全国总工会印发的《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基层工会经费可用于组织职工体育活动所需的器材、服装购置,以及活动场地、交通工具等租金支出。《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经费不仅可用于举办集体性职工体育活动的有关支出,也可用于为职工个人购买健身服务,有助于打消基层工会顾虑,激发职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工会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全国总工会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继续加大对基层工会的经费支持力度,将更多的工会经费用于开展职工全民健身活动。指导和支持各级工会组织发挥覆盖面广、联系职工群众密切的优势,广泛开展职工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全国职工线上运动会、全国职工羽毛球大赛等赛事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吸引更多的职工群众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让全民健身在广大职工群体中蔚然成风。谢谢。

2022-03-30 10:46:45

中宏网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宏网记者:

去年以来,我们国家加快了共同富裕的步伐,那么此次《意见》中也提到了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对于共同富裕有各方面的帮助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在推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过程中,对于助力共同富裕有哪些方面的作用?感谢。

2022-03-30 10:50:45

欧晓理:

谢谢你的提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在改革开放前,能够吃饱穿暖就很好了,如果再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大件”,就会感到很幸福了,这是我们许多人对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记忆。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人民群众能够出门,特别是出境去旅游,到全世界各地、到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名山胜川去摆个“剪刀手”,拍个“游客照”,来表达自己到此一游,成为中国人富起来的一个缩影。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不仅要有钱、有闲,能够出去逛一逛、看一看,还要有健康、有快乐、有精神享受,而且还要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各类服务。在这个背景下,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且还明确指出,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在我们看来,全民健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民健身具有多元价值,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是最实惠的健康投资,可以促进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锤炼人格、磨炼意志,让我们不改少年模样,也无惧白发苍苍。对社会来讲,是最普惠的公共服务,可以全人群公平享有,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关口前移,降低全社会的医疗支出。对国家来讲,是最经济的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带动人的全面发展。

另外,全民健身也是衡量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还只有37%左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如果分年龄段来比较,成年人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就更低。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思想意识的原因,比如我们对健康的生活方式不重视,同时也有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比如我们现在的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都比较缺乏,也有市场发育不足的原因,比如我们身边的体育组织比较少、体育产业规模也不太大。因此,如果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能够大幅增加,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不仅意味着群众体育大发展,更代表我国人民身体素养、精神状态、收入水平、公共服务供给、产业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等全方位的提高。如果有一天,全民健身成为了城乡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的社会时尚,人人都想运动、能运动、会运动,那么我们认为,我们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必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动有关部门细化政策措施,统筹运用好规划、政策、投资等多种工具,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促进全民健身的长效机制,助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谢谢。

2022-03-30 10:51:00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体育场馆设施,但是在向公众开放的过程中,还是会面临很多难点。请问教育部,下一步为了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2022-03-30 10:52:38

郝风林: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体育场馆是促进全民健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印发了系列文件,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一是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要首先确保教育教学的需要。通过明确场馆开放学校的基本条件和场馆开放时间,合理确定开放对象和开放场馆名录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学校的体育场馆开放应该在教学时间与体育活动时间之外进行。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优先向学生开放。二是开放的前提是确保安全。要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各地教育、体育部门要协调当地公安、医疗等部门建立健全有关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安全保卫方面的工作机制,加强场馆开放治安管理和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学校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校园安全。三是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体育场馆双向开放。要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

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推动地方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做好已建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有效缓解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谢谢。

2022-03-30 10:52:51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海报新闻记者:

我们也注意到,《意见》中其实提到了建立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入校园和进入社区的制度,现役国家队、省队运动员每年需要在中小学校区或社区开展一定时间的健身指导服务。请问国家体育总局,针对《意见》中提到的这些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推进?目前面临的难度是什么?运动员进社区提供健身指导服务,是否会成为一种硬性的指标?

2022-03-30 11:05:19

李建明:

谢谢你的提问。以往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到学校以及社区参加一些大型活动,他们以这样一些身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反响,也带动大家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应该说,这样的活动是积极的。一方面,对运动员本身来讲,他们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学校里面去参与一些活动,特别是健身指导的活动,对自己来讲是一种强化社会责任,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当好运动员,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让竞技体育的成果能够让全民共享,或者分享。

另外一方面,确实,我们的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他们经过了长期的、专业的训练,在某些项目或者运动上面有特殊的技能,有一技之长,所以他们如果能够到学校、到社区把自己的一技之长亲身传递给社区的群众或者学生,那么对于激发大家热爱这个项目、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将很大。所以我们觉得,这件事是既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带动和影响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一项任务。但是过去我们这项工作做得不经常、不全面,可以说只是做了一些“盆景”。根据《意见》的要求,现在国家体育总局正在研究,首先从国家队做起,国家队的运动员应该建立一种制度,到社区、到学校开展健身指导。这种制度不是针对少数人的,而是对所有的专业运动员的要求,要在这方面把它细化、具体化。

应该说,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会有什么困难,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因为运动员的训练也是有一定科学规律的。从目前来看,主要是涉及到在推进这项制度中,要建立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好封闭区域范围内运动员疫情防控要求,和深入学校的学生疫情防控要求。对于这样一些具体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细化,抓紧推进实施,要从国家队、省队全面推进实施这项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尽量发挥这个制度双向激励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谢谢。

2022-03-30 11:05:40

邢慧娜:

大家没有新的问题的话,发布会就先到这儿,感谢五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

2022-03-30 11:06:08




上一条: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0周年 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的通知
下一条:习近平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 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京ICP备17013379号-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档案馆侧777号 邮箱sw_gov@126.com
版权所有:世界智库(北京)自然科学研究院

>京ICP备17013379号-2




在线客服
客服1
客服2
客服3
服务热线:
010-64441691